老榕樹1號位於碧江街上,距文昌祠約50公尺遠的文德公園旁,
夾雜在屋宇之間,樹齡已超過一百年以上,
是清朝時期人們為了收帆繫船及休憩納涼之需,沿著碧江街種植榕樹數十株其中之一,
根據文史資料記載新莊河港的渡船頭有兩處,分上下二渡,
上渡在慈祐宮前,即今利濟街,下渡在廣福宮前,即今文德公園所在地,
難怪文德公園內有這麼多老榕樹。
早期種植的榕樹中,歷經百年後唯此老榕樹1號碩果僅存。
現存的其他榕樹乃後人種植,例如老榕樹1號對面二棵榕樹分別為20號及21號(樹幹上掛有號碼牌),樹幹較為細小,但也有六七十年以上樹齡,
因此區政府特別在老榕樹1號樹旁立石碑予以記載,並享有特殊優遇,於樹旁土地埋下數個二氧化碳氣桶以防它的樹根缺氧,期望它的生命持續綿延長久。
老榕樹樹幹有先人繫一圈紅布條,此乃台灣人固有的"大樹公信仰",
對於樹齡較久,樹幹粗大的老樹都加以神格化,
當地居民們認為此樹一定是凝聚了天地之精華的神樹,常至大樹下祭拜,
因此繫上紅布條作為標示
.老榕樹1號也展現它強韌的生命力,不但目睹了大漢溪畔滄海桑田,
也歷經了百年來風霜之苦,仍然枝葉茂盛、綠意盎然,
樹梢甚至展延到與20號21號榕樹枝葉連成一片,
執著為新莊港百年前千帆林立的往日風華作見證。
附記:根據植物學家研究:榕樹的樹根與樹幹樹枝等距‧如今老榕樹1號和20號21號榕樹的樹枝已經連成 一片,意謂著地底下的樹根也是交叉糾結分不清了。
撰文者:陳玉玲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