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

新莊街戲館巷




(圖:簡文仁老師)


戲館巷位於新莊路359巷。由於新莊平原是台灣北部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,

早在清朝乾隆嘉慶時期,新莊位居港口要埠,已成為北台灣政經中心,

人文薈萃且商賈雲集,

隨著帆船而來的並不只有商賈和移民而已,原鄉的風俗與戲曲也隨之傳入。


根據耆老的說法,新莊廟街上的戲館巷內曾進駐多家戲館,

館內住了很多教唱戲曲的師傅─曲仙,使得學戲曲的人們都聚集於此,

也是許多家戲班子的聯絡處,當時戲班子大多是演大戲與白字戲,

所謂的大戲是指九甲戲,白字戲則是指一種以本地方言來唱曲的戲劇,

但兩者都是由梨園戲發展而來。


傳來臺灣的戲劇,或是隨移民而來,或是應民間寺廟﹝註1﹞、社團的邀請而來,

多是原鄉的地方戲、流行戲,因此新莊的戲劇種類變化非常多。

新莊戲曲的發展非常早,在今日可調查的資料中,

北部地區的南管社團以在清道光二十年〈1840年〉之前所成立於新莊的「聚賢堂」最早,

因此也有人稱新莊是北部地區南管的發源地。除了聚賢堂外,

新莊街上後來陸續創設了許多團子弟班和陣頭

如俊賢堂、新樂園、小陽春、西園軒、筱英社、金義安等,

至今僅存位於新莊老街一保﹝現海山里﹞的北管新樂園,

目前仍有接受廟宇邀約演出,並且周三夜還會在新莊老街上現場教學,

努力保留傳統文化。


(圖為新樂園乙末年於芝山岩惠濟宮北管排場-新莊新樂園提供)


除了真人演出以外,臺灣特有的玩偶掌中戲也很發達,

在日治時期新莊更享有「北管布袋戲淵藪」的盛名。

「一口說出千古事,十指能操百萬兵」的布袋戲,是新莊文化活動裡不可忽略的一環。


早期新莊街進駐有德盛花樓、錦上花樓、新福軒、哈哈笑、小西園等

多家享有盛名的北管布袋戲團,另外還有錦花樓、小世界、小花園等不勝枚舉。


其中以大正二年〈1913年〉由許天扶所組的「小西園」最為人稱道,屬於傳統布袋戲班,

而小西園的發源地正是在戲館巷內。

目前「小西園」由許天扶之子許王領軍,

與叔叔許正宗領軍的「新西園」常至海內外各地演出,致力於國際傳統藝術交流。


新莊戲館巷不僅是具有歷史風味的小巷道,

巷內還有兩間歷史悠久、建築風格各具特色的小三合院,古色古香、風味優雅,

頗值得一看。


目前小西園的連絡處仍在戲館巷內,

聯絡處外牆上有一首打油詩:


【新莊出名鹹光餅,豆干世界第一名,

正宗偶戲有車拼,大鼓响出太平聲】

﹝註2﹞須用台語唸才有韻味。




﹝註1﹞廟宇是傳統聚落的中心,與居民的生活密切關連,象徵一個信仰寄託、安頓身心,
以及彼此接觸 互動、社會文化交流的場所。
新莊廟街上聚集了一間二級古蹟的廣福宮;
三間三級古蹟的慈祐宮 、武聖廟、文昌祠;
還有二百年以上歷史的保元宮、萬應堂、福德祠、厚德宮....等,
各廟神明 的誕辰日少不了廟會慶典活動及演戲酬神迎神賽會之需求,
因此戲曲業成長快速,戲館和戲班子 也特別多。


﹝註2﹞第一句裡的【鹹光餅】指百年老店老順香餅店及金和合餅店,非常有名;
第二句裡的【豆干】指 百年老店尤協豐豆干店,燒烤出爐時香味撲鼻;
第三句裡的【偶戲】就是指布袋戲,在新莊街上 有多家彼此拼鬥較競;
第四句裡的【大鼓】指百年老店响仁和鐘鼓,多家古蹟廟宇的鐘鼓都是响 仁和做的,
例如慈祐宮,還有響譽中外的優人神鼓也同樣採用此店產品。
上述百年老店至今依然 屹立不搖,仍繼續營業中,非常難能可貴。


(文:陳玉玲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