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莊住了十幾年,只知道夜市那條路叫新莊老街,不知其所以然.
來到新莊社區大學學習後,才知道原來新莊於300年前是個河港,曾經繁榮過,
可惜因為河道淤積失去航運之便,新莊港逐漸沒落終至被人遺忘.
慢慢了解新莊港百年歷史後,不禁對這些經得起時間無情考驗,
沒有隨著新莊港沒落而被淘汰,至今仍然屹立不搖的百年老店肅然起敬.
在這些百年老店之中,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位於新莊路45號的阿瑞官粿店,
其中名聞遐邇的芋粿巧,一口咬下去,滿口的芋頭香味撲鼻,非常鮮甜而且Q.
平凡的一個芋粿巧蘊含著一個古老的歷史傳說,
店名阿瑞是蘇老闆曾祖母的名字,也是蘇家祖傳製粿的創始人,
阿瑞夫妻百年前由大陸唐山來台灣,落腳在新莊老街,
當時人民普遍生活困苦,無法吃飽,阿瑞靈機一動,利用酒廠製酒剩下的殘渣加工調味製成粕粿,
挑擔沿街叫賣以維生計,後來因口感粗躁改用真正的米為原料,製成發糕及蘿蔔糕販賣;
到第二代傳人蘇力更進一部採用價位較高的糯米研發出草仔粿,
已經開始加入蘿蔔絲乾作餡料;
傳到第三代蘇添福考量當時民生較富裕,人們不再以吃飽為滿足,更想吃好吃的甜點,
因此研發出添加紅豆豆沙的紅龜粿,又Q又順口,紅紅顏色美觀且討吉利,
一時造成轟動非常熱賣,大家尊稱他為"龜仔叔",稱讚他手藝非常精巧.
傳至第四代即現在經營的老闆蘇文明先生,仍保持相當程度的傳統製法,頭腦特別靈活,
個性喜歡創新,不斷嘗試創新口味,作出了目前人氣最旺的芋粿巧,
另外還有養生高纖的地瓜粿....等,
平日販賣的產品就有十餘種,逢年過節還會推出數項節氣產品
他自豪地說凡是糯米的製品他都有賣,而且目前仍有新品正在研發中,
依據各種不同的粿,拿捏米、食材和水的比例,掌控蒸熟的時間和溫度就是好吃關鍵秘訣.
一個簡單的事持續做數十年甚至百年,也會變得非常不簡單,
這是我從蘇老闆身上深刻體會的人生哲學,
所謂"行行出狀元",對於自己選擇的工作有熱情,努力認真並且堅持到底才是成功的要件.
逛新莊老街,看百年古廟,吃百年老店的美食已經變成我的樂趣,
每當友人來訪時,我都會熱情招待到新莊老街,
一邊嚐美食,一邊介紹老街的文史背景,讓我以身為新莊人為傲
(文:陳玉玲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