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莊潮江寺
一間座落在碧江街上的小廟;
清朝時期,這棟房子是碼頭工人休息的寮房。
它位於大漢溪畔,傳說它原先是面向大漢溪。
在漳泉械鬥之後,新莊人為防範板橋的漳州人,於是在樓上設立瞭望台,以做警戒之用。
日治時期,才將這棟樓房改為「潮江寺」,做為寺廟,
最上的潮江寺牌匾上寫的年代是"昭和癸酉仲秋",使用迄今。
傳說新莊人認為廟背對新莊人不好,後來才180度轉面向新莊老街。
說它是廟,但外觀有別於一般的廟宇,它可以說清新脫俗瀟灑。
它好像是國民初年那個時代的富家的豪宅,
由大門前的階梯上鮮紅的紅磚上明顯的「TR」字樣可以證明(註)。
兩層樓的日式巴洛克風格的建築,陽台則有仿維多利亞式的泥塑欄桿。
整間廟小巧玲瓏,裡面有一座小木梯,僅供一人上下,
但製作紮實使用七八十年還完好如初。
樓上是祭奉觀音,門上有八字「潮音振耳,江水澄心」,
樓下祭奉土地公門上也有八字「德在人修、福由天降」。
註:「TR」是「台灣煉瓦殊式會社」的簡寫,
為台灣當時最新最大的磚瓦場,位於今高雄市愛河邊三塊厝,
光復後成為唐榮磚窯場,為台灣最具規模的八卦窯。
紅磚為台灣當時最主要的建材,
在明治四十年至大正六年間(1907-1917)為台灣紅磚全盛時期。
台灣煉瓦株式會社在台所產之TR紅磚,可說是品質保證,一等建材,
當時多用於公家機構的各種建物上,
也漸漸取代了先前英資在台設立的「撒木耳煉瓦會社Samuel & Samuel Company」生產的S磚。
(圖文:盧玉蓉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