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莊萬應堂
萬應堂位於大觀街2號後,原位於新莊的後街〈今日大漢溪中〉,兩度遷移到今天的位置。
萬應堂所祭拜的萬應公,也就是有應公,其實就是無主的孤魂,
一般人認為死去的靈魂若無神主,無後代祭祀,
不但會變成孤魂野鬼無法超生,而且會作祟危害世間,
即台灣民間的「有應公信仰」。
早期的台灣由於未開發,多瘴氣疾病,病死路旁的死屍順水而下的「水流屍」時有所見;
加上新莊長達數十年為爭奪地盤的閩客械鬥〈註1〉、漳泉械鬥〈註2〉
而死的「羅漢腳仔」很多,
當地居民將這些無主的骨骸集中在一起,為其建祠祀奉,
通常萬應公廟前掛有紅披,上書「有求必應」四個字,
據說因為有求必應十分靈驗,所以香火很旺。
萬應堂所祭拜的萬應公,也就是有應公,其實就是無主的孤魂,
一般人認為死去的靈魂若無神主,無後代祭祀,
不但會變成孤魂野鬼無法超生,而且會作祟危害世間,
即台灣民間的「有應公信仰」。
早期的台灣由於未開發,多瘴氣疾病,病死路旁的死屍順水而下的「水流屍」時有所見;
加上新莊長達數十年為爭奪地盤的閩客械鬥〈註1〉、漳泉械鬥〈註2〉
而死的「羅漢腳仔」很多,
當地居民將這些無主的骨骸集中在一起,為其建祠祀奉,
通常萬應公廟前掛有紅披,上書「有求必應」四個字,
據說因為有求必應十分靈驗,所以香火很旺。
從史實來看,早期清政府深怕台灣再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〈註3〉,故消極治臺,
實施嚴格的海禁政策,所謂「渡臺三禁」:
不准百姓渡臺,渡臺者須申請渡臺證,同時不能攜帶家眷來臺,
這些陸續來到新莊的單身漢〈通稱羅漢腳仔〉大多無資金又無親族依靠,
幸運的成為大地主的佃農,否則就只有客死異鄉一途,
因此沿著大漢溪旁的新莊路附近,短短數公里就有集善堂﹝俗稱大墓公﹞、萬應堂、英靈祠、大眾廟等此類祠堂,俗稱「陰廟」,
意味這個地方意外較頻繁。
供奉這些孤魂野鬼的陰廟後方通常都設有納骨間,放置無主骨骸,平常重門深鎖,
只有農曆七月或舉行祭典時才會開啟門扉,以示釋放鬼魂出來人世享受百姓的祭祀。
實施嚴格的海禁政策,所謂「渡臺三禁」:
不准百姓渡臺,渡臺者須申請渡臺證,同時不能攜帶家眷來臺,
這些陸續來到新莊的單身漢〈通稱羅漢腳仔〉大多無資金又無親族依靠,
幸運的成為大地主的佃農,否則就只有客死異鄉一途,
因此沿著大漢溪旁的新莊路附近,短短數公里就有集善堂﹝俗稱大墓公﹞、萬應堂、英靈祠、大眾廟等此類祠堂,俗稱「陰廟」,
意味這個地方意外較頻繁。
供奉這些孤魂野鬼的陰廟後方通常都設有納骨間,放置無主骨骸,平常重門深鎖,
只有農曆七月或舉行祭典時才會開啟門扉,以示釋放鬼魂出來人世享受百姓的祭祀。
新莊萬應堂由於接近港口,傳說中創建年代十分早,
早期只有蓋中間小祠堂祭拜萬應公,
於民國44年重建時增建東西兩側祭拜福德正神及地基主,
由新莊當地著名彩繪大師洪寶真負責修建,
祠內的香油箱﹝賽錢箱﹞造於牆上,
香油錢只能於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節舉行祭典活動時開龕取出,
祭典當天傍晚時分會在屋簷下安置普渡公灯為無主孤魂照明,
祭拜萬應公時,除了一般祭品以外,較特殊的是還會點上香菸以解萬應公的菸癮,
由於萬應公只立牌位並無神像,因此福德正神也同樣只設置牌位,這倒是少見。
早期只有蓋中間小祠堂祭拜萬應公,
於民國44年重建時增建東西兩側祭拜福德正神及地基主,
由新莊當地著名彩繪大師洪寶真負責修建,
祠內的香油箱﹝賽錢箱﹞造於牆上,
香油錢只能於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節舉行祭典活動時開龕取出,
祭典當天傍晚時分會在屋簷下安置普渡公灯為無主孤魂照明,
祭拜萬應公時,除了一般祭品以外,較特殊的是還會點上香菸以解萬應公的菸癮,
由於萬應公只立牌位並無神像,因此福德正神也同樣只設置牌位,這倒是少見。
註1:閩客械鬥即為閩南人和客家人之間的戰爭,從清道光14年﹝西元1834年﹞一直到道光20年止,之後客家人敗走到中壢以南,這也是現今新竹苗栗一帶較多客家人的緣故。
註2:漳泉械鬥則為漳州人和泉州人之間的戰爭,從清咸豐3年﹝西元1853年﹞惡鬥到咸豐10年止,漳州人敗走遷往大稻埕,最著名的板橋林家花園主人就是漳州人,林家早期居住於新莊老街,從米市巷開始發跡。
註3:鄭成功於明永曆15年﹝西元1661年﹞設天興縣轄管新莊,視台灣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,直到孫鄭克爽投降為止長達22年,於清康熙22年﹝西元1683年﹞臺灣正式納入清廷版圖。
(文:陳玉玲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